姚明,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
在2025年亚洲篮球峰会的闭幕式上,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作为特邀嘉宾,就中国篮球的未来发展发表了主题演讲,面对全球篮球产业的快速变革与中国职业联赛面临的挑战,姚明坦言:“我们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但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特别提到,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的改革将持续深化,并首次公开表示“不排除未来扩军的可能性”,这一表态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深化改革:从青训到职业体系的全面升级
姚明在演讲中回顾了自他担任篮协主席以来推行的多项改革措施,包括青少年培养体系的重建、裁判职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联赛商业模式的优化,他强调,篮球发展的根基在于人才储备,而青训是“不可动摇的核心”,近年来,中国篮协与教育部合作推出的“校园篮球计划”已覆盖全国超10万所中小学,通过标准化课程与赛事体系,初步形成了“小学-中学-大学-职业”的人才输送链条。

CBA联赛的职业化改革也步入深水区,2024年实行的“工资帽”制度与球员交易规则调整,初步遏制了俱乐部间的恶性竞争,提升了联赛的可持续性,姚明指出:“联赛的健康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队的水平,我们必须让俱乐部在公平环境中竞争,同时保障球员的长期利益。”CBA与数字科技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联赛的传播力,2024-2025赛季的直播观看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青少年观众占比显著提升。
扩军计划: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于外界热议的“CBA扩军”话题,姚明首次给出了正面回应,他表示,联赛规模的扩大是“必然趋势”,但需满足严格的条件:“扩军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生态系统的完善,我们需要评估候选城市的篮球基础、市场潜力与俱乐部运营能力。”包括西安、合肥、长沙在内的多个城市已表达加入CBA的意向,部分城市甚至启动了专业场馆建设计划。
扩军也伴随着潜在风险,姚明提到,联赛的稳定性是首要考量:“如果新增球队缺乏长期运营规划,可能会拖累整体发展。”他举例称,北美职业体育联盟的扩军通常经历长达数年的评估,涉及市场规模、球迷文化与财务模型等多维度的分析,CBA若启动扩军,或将参考类似模式,通过“试点城市”逐步推进。
未来展望:技术与国际化双轮驱动
在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姚明特别强调了技术对篮球运动的革新作用,人工智能战术分析、虚拟现实训练系统等工具已在中国男篮国家队试用,未来将逐步推广至职业俱乐部,CBA计划在2026年前建成覆盖全联赛的大数据平台,实现球员表现、伤病预防与商业开发的智能化管理。

国际化仍是CBA发展的关键方向,姚明坦言,与欧洲篮球联赛及NBA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赛事品牌价值与全球影响力”上,为此,CBA将加速引入外援政策的优化,同时推动中外俱乐部合作,2025年秋季即将启动的“亚洲篮球冠军杯”被视为重要尝试,CBA冠军球队将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联赛的强队直接交锋,助力亚洲篮球整体水平的提升。
回应争议:坚定改革决心
尽管改革成效初显,姚明也面对不少质疑声,部分球迷与媒体批评国家队在国际赛事中表现起伏,认为联赛改革未能直接转化为战绩,对此,姚明回应:“篮球发展是长周期过程,我们既要关注短期成绩,更不能动摇长期战略。”他以日本篮球的崛起为例,指出其通过十年青训体系重建才实现质的飞跃,“我们需要同样的耐心与定力”。
关于联赛商业开发与球迷文化的平衡,姚明表示,CBA将优先保障赛事观赏性与公平性,避免过度商业化侵蚀体育精神,他透露,联盟正在研究“社区共建计划”,要求俱乐部与所在城市深度绑定,通过公益活动与青少年培训提升社会责任感。
演讲尾声,姚明以一句“篮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呼应了主题,他坚信,通过系统化改革与开放合作,CBA有望在五年内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职业体育联盟之一,而扩军计划的潜在推进,或许将成为中国篮球迈向新阶段的关键一步,随着现场掌声雷动,这位中国篮球的掌舵人用行动证明,他对未来的信心,正源于脚踏实地的改革与对初心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