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新援场边不吐不快,足球还是音乐,他的下一站是录音室?

巴黎圣日耳曼的球迷们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不是关于球队的战术或积分榜,而是针对新援、身披18号球衣的年轻前锋卢卡·莫雷蒂,这位以速度和创造力闻名的意大利小将,自今年夏天以4000万欧元从佛罗伦萨转会以来,尚未在法甲赛场斩获进球,却因一段场边花絮意外“出圈”,在上一轮对阵里尔的比赛中,当镜头捕捉到替补席上的莫雷蒂随着现场音乐节奏轻声哼唱时,评论区瞬间炸锅:“这位18号啥时候出新专辑啊?”“不吐不快,他踢球怕不是副业吧?”

从绿茵场到录音室:一场意外的跨界关注

事情源于10月初巴黎圣日耳曼主场对阵里尔的法甲焦点战,比赛第70分钟,比分僵持在1-1,转播镜头偶然扫过主队替补席:莫雷蒂裹着羽绒服,手指随着球场播放的流行金曲《Levitating》轻轻敲击膝盖,嘴唇微动跟唱,这一画面被球迷截取后配上“不吐不快”的标签疯传,短短一天内播放量突破百万,有网友翻出他效力佛罗伦萨时期参加球队圣诞派对的视频——当时他抱着吉他自弹自唱原创歌曲《Sotto il Cielo》(天空之下),嗓音低沉且充满磁性,俨然专业歌手范儿。

巴黎新援场边不吐不快,足球还是音乐,他的下一站是录音室?

莫雷蒂的“音乐人”身份并非空穴来风,他在加盟巴黎后的首次采访中坦言,音乐是“仅次于足球的第二生命”,青少年时期,他曾在那不勒斯一家地下音乐俱乐部表演,甚至考虑过报考音乐学院。“训练结束后,我常躲在房间里写歌,吉他是我最好的减压方式,”他笑道,“但教练总说,‘你先保证进球,再谈出专辑’。”

技术流分析:足球与音乐的微妙平衡

尽管球迷的调侃带着善意,但这场跨界热议背后,折射出当代职业运动员形象管理的深层变革,传统观念中,球员的“副业”往往局限于商业代言或公益项目,但Z世代运动员更敢于展示多元兴趣,从NBA球星利拉德发行多张说唱专辑,到F1车手勒克莱尔活跃于钢琴演奏,体育与娱乐的边界正日益模糊。

巴黎新援场边不吐不快,足球还是音乐,他的下一站是录音室?

巴黎圣日耳曼教练组对此态度谨慎,主帅路易斯·恩里克在近期发布会上被问及此事时,半开玩笑地回应:“如果卢卡能先把单刀球打进,我可以考虑在更衣室给他配个麦克风。”数据统计显示,莫雷蒂本赛季法甲出场8次,场均射门3.1次却颗粒无收,传球成功率仅78%,与其在佛罗伦萨时期(上赛季意甲12球6助攻)的高光表现相去甚远,体育心理学家玛丽昂·勒鲁瓦指出,年轻球员适应豪门压力本就艰难,若过早被娱乐化标签裹挟,可能加剧心态波动。

俱乐部策略:如何驾驭流量与竞技的天平

巴黎圣日耳曼的公关团队似乎嗅到了机会,据内部人士透露,俱乐部正考虑将莫雷蒂的音乐爱好纳入品牌营销计划,例如推出限定版球衣联名音乐人,或在主场休息时安排其表演片段,这一思路与球队近年来的“星味”战略一脉相承——从签约梅西、拉莫斯等巨星到与潮牌合作,巴黎始终试图打破体育IP的传统框架。

但风险同样存在,2023年,曼联边锋桑乔因沉迷音乐制作与主帅产生矛盾,最终遭租借离队;更早的案例如巴西球星罗纳尔迪尼奥,职业生涯后期因商业活动过多导致状态滑坡,足球评论员皮埃尔·梅纳尔警告:“球迷可以调侃‘出专辑’,但若球员真将重心偏移,巴黎为莫雷蒂支付的4000万欧元可能打水漂。”

未来展望:进球还是音符?

莫雷蒂本人对这场风波显得淡定,他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段训练后弹唱短片,配文“先专注下一场比赛”,却巧妙地将歌词改为“皮球入网的声音比鼓点更动人”,这种幽默的回应赢得球迷点赞,但也留下悬念:倘若持续进球荒,舆论是否会从“趣味梗”转向“质疑声”?

值得注意的是,巴黎圣日耳曼的18号球衣曾属于传奇射手伊布拉希莫维奇——一位同样热爱音乐(曾发行说唱单曲《Bangers》)且个性张扬的球星,或许,俱乐部选择将18号交给莫雷蒂时,早已预见其跨界潜力,正如体育营销专家法比安·杜邦所言:“新时代的超级巨星不能只会射门,还得懂得如何‘调音’。”

眼下,莫雷蒂的当务之急显然是在欧冠小组赛对阵曼城时证明自己,至于新专辑?用球迷的话说:“只要周末能进球,他开演唱会我们都买单!”这场因“不吐不快”而起的娱乐化讨论,最终仍需用绿茵场上的表现来定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