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厅里,十几个孩子穿着洁白的击剑服,手持花剑,在剑道上灵活地移动,面罩后面,他们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每一次前进、后退、弓步、冲刺,都带着无比的认真,场边,一位气质干练的女性正微笑着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动作,时不时点头表示赞许,她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
“击剑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教育。”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希望通过击剑,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专注力、纪律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重回剑道: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复苏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和全民健身意识的提升,北京市的青少年击剑活动正在迎来一波复苏热潮,据王钰介绍,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市击剑协会注册的青少年会员数量增加了30%以上,每周都有新的击剑俱乐部开业,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很多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剑道,现在他们回来了。”王钰说,“我们看到许多曾经中断训练的孩子重新拿起剑,他们的技术和体能可能需要时间恢复,但对击剑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馆,10岁的李同学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步法训练,他曾经因为学业压力暂停了一年击剑训练,今年初才重新回到剑道。“我很想念击剑馆的朋友们,也很想念那种穿上击剑服、拿起剑的感觉。”他说,“回来后我发现自己的体力不如以前了,但我一定会努力训练,争取参加今年的青少年锦标赛。”
击剑教育的多重价值
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的副秘书长,王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青少年击剑运动,她认为,击剑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
“击剑被称为‘移动中的国际象棋’,需要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快速做出决策。”王钰解释道,“这要求孩子们高度集中注意力,预判对手的动作,并迅速做出反应,这种训练对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在心理层面,击剑教会孩子如何面对胜利和失败。“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心理考验。”王钰说,“孩子们必须学会在得分时保持冷静,在失分时调整心态,这种抗挫折能力对他们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
击剑还是一项十分注重礼仪的运动,比赛开始前,选手需要向对手、裁判和观众敬礼,以示尊重。“我们教导孩子,击剑不仅仅是为了赢得比赛,更是为了培养绅士风度和体育精神。”王钰补充道。
科学训练与安全保障
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击剑运动,如何科学训练和保障安全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重点,王钰表示,北京市击剑协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青少年击剑训练标准和安全规范。
“我们对教练资质有严格的要求,所有教练必须持证上岗。”王钰介绍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制定了差异化的训练方案,重点强调基础动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在装备方面,王钰建议家长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击剑器材。“一套合格的击剑服、面罩和手套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建议为了省钱而购买劣质装备,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孩子受伤的风险。”
为了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北京市击剑协会还推出了“击剑热身操”和“击剑后放松操”,帮助孩子们在训练前后做好身体准备和恢复。“正确的热身可以预防80%以上的运动损伤。”王钰强调。
赛事体系与人才选拔
北京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青少年击剑赛事体系,包括校级比赛、区级比赛、市级比赛和全国性赛事,王钰认为,这种多层次的竞赛结构为不同水平的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们不仅关注顶尖选手的培养,也重视普及工作。”王钰说,“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击剑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项运动。”
在人才选拔方面,北京市击剑协会与多所学校合作,建立了击剑特色校和训练基地。“我们发现,练习击剑的孩子在学业上往往也很优秀,因为这需要同样的专注和纪律。”王钰表示。
15岁的张同学是北京市一名优秀的青年击剑运动员,她从8岁开始练习花剑,已经多次在市级和全国比赛中获奖。“击剑让我学会了时间管理。”她说,“因为要平衡训练和学习,我不得不提高效率,这反而让我的成绩更好了。”
家庭支持与社会关注
青少年击剑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王钰注意到,近年来家长对击剑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很多家长认为击剑是‘贵族运动’,离普通家庭很远。”王钰说,“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击剑俱乐部的普及,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参与其中。”
家长刘先生的儿子练习击剑已经三年,他表示:“最初让孩子学习击剑是为了锻炼身体,后来发现这项运动对培养孩子的气质和品格很有帮助,现在他变得更加自信和沉稳了。”
社会各界对击剑运动的支持也在增加,一些企业开始赞助击剑俱乐部和赛事,媒体对击剑比赛的报道也更加频繁,2024年北京市运动会首次将击剑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进一步提升了这项运动的影响力。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青少年击剑运动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王钰指出,场地不足、教练短缺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北京市区的击剑馆已经相对饱和,但郊区的设施还比较缺乏。”王钰说,“我们正在与相关部门沟通,希望能够在更多区域建设击剑训练场所。”

教练队伍的建设也是重点之一。“一名优秀的击剑教练不仅需要技术过硬,还要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王钰表示,“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培养200名新教练,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对于未来,王钰充满信心:“我希望击剑能够成为更多青少年的终身运动习惯,即使他们以后不从事专业击剑运动,也能从中受益终身。”
王钰最后强调,击剑协会将继续努力降低参与门槛,让更多孩子有机会体验击剑的乐趣。“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冠军,而是通过击剑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品格优秀的下一代,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在击剑馆里,训练结束的孩子们脱下汗湿的击剑服,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们相互击掌,约定下次训练再见,这些重回剑道的孩子,正在这项古老而优雅的运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