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足联祭出反伯利条款堵截财务漏洞 俱乐部长期摊销策略恐遭重创

背景:长期摊销的争议与博弈

近年来,欧洲足坛频现天价转会与超长合约的组合拳,部分俱乐部通过签订六年甚至更长的球员合同,将巨额转会费分摊至多个财年,从而降低短期财政压力,规避欧足联财政公平法案(FFP)的审查,这种操作虽在会计层面合法,却可能导致俱乐部未来承担不可持续的债务风险。

2023年,某英超俱乐部以超过1亿欧元签下一名中场核心,并与其签订长达八年的合同,引发欧足联高度关注,该案例成为推动改革的导火索,欧足联主席切费林公开批评此类行为“扭曲竞争公平”,并强调“足球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财政透明的基础上”。

新规核心:三年摊销上限与过渡期

根据新规,自2025年夏季转会窗口起,所有欧足联旗下俱乐部需将球员注册成本的摊销年限限制在三年内,此举旨在迫使俱乐部更谨慎评估引援预算,避免因长期合同埋下财政隐患,欧足联在声明中表示:“缩短摊销周期能更真实反映俱乐部的即时财务负担,防止通过合同结构人为美化报表。”

新规附带了长达两年的过渡期,现有长期合同可沿用原有摊销规则直至2027年,且2025年前已完成的转会不受影响,这一安排被部分分析师视为“妥协产物”,体育金融专家马尔科·德米雷尔指出:“过渡期虽给了俱乐部调整空间,但也可能催生新一轮‘抢签潮’,俱乐部或在新规生效前突击锁定长期目标。”

漏洞隐忧:豁免条款与“青训资本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规对“本土青训球员”和“21岁以下球员”的注册成本给予特殊处理,此类球员的转会费允许在五年内分摊,理由是“鼓励俱乐部投资青年人才培养”,这一豁免可能被利用于规避监管。

以某德甲俱乐部为例,其近年以2000万欧元签下一名19岁新星,并与其签订七年合约,若按新规,该球员因年龄符合豁免条件,仍可适用五年摊销,批评者认为,此类操作可能使俱乐部通过高价收购年轻球员变相延长摊销周期,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新规未明确限制“续约重摊”行为——即球员在合同期内续约时,剩余未摊销成本可并入新合同周期重新计算,某意甲俱乐部曾通过此方式将一名球员的账面成本分摊至12年,引发业内对规则执行力的质疑。

欧足联祭出反伯利条款堵截财务漏洞 俱乐部长期摊销策略恐遭重创

俱乐部反应:支持与质疑并存

多数传统豪门对新规表示支持,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称其为“回归理性的信号”,而拜仁慕尼黑CEO德雷森则呼吁“进一步统一各国联赛的财务标准”,但部分依赖创新运营模式的中小型俱乐部担忧新规将削弱其竞争力。

一家荷甲俱乐部财务总监匿名表示:“长期摊销是中小俱乐部应对豪门资本碾压的重要工具,欧足联应优先监管关联方交易和赞助费虚高问题,而非一刀切限制合同结构。”

未来走向:动态调整与全球影响

欧足联强调,新规将根据实施效果动态调整,并计划在2026年启动全面评估,国际足联也正密切关注此类政策对全球转会市场的影响,有分析认为,若欧洲严格限制摊销年限,顶级球员可能流向美国大联盟或沙特联赛等未设类似限制的地区,进一步改变足球资本格局。

体育法律专家安娜·席尔瓦警告:“规则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若欧足联无法有效监测俱乐部通过子公司、第三方所有权等隐蔽手段绕开监管,所谓‘反伯利条款’最终可能沦为纸上谈兵。”

欧足联祭出反伯利条款堵截财务漏洞 俱乐部长期摊销策略恐遭重创



欧足联的“反伯利条款”标志着足球财政监管进入新阶段,但其实际效果仍取决于漏洞修补与执行力度,在资本全球化与足球商业化的浪潮中,如何在鼓励投资与维护公平间找到平衡,将是欧足联面临的长期课题。

标签: